公转私的风险有了这些变化,一定要看!
如果要评选2020年财税职业的热词,“灵活用工”、“委托代征”、“集群注册”肯定要入选,其实这些模式,都触及到了同一个主题:公转私。
大额现金管控是今年银行系统比较受关注的一个大动作,5月,央行发布《关于展开大额现金管理试点的通知》、《大额现金管理先行先试计划》,在河北、浙江、广东展开试点。
大额现金管控主要有这两个重要内容:
对公账户现金存取50万元以上。
拆分、现金隐匿过账、伪大额现金交易。
在早些年现金运用范围较广泛时,ATM机器上取完钱有一个选项是“打印冠字号”,当时的这个功用主要是为了解决“从ATM取出假钞”的胶葛。冠字号还有一个应用是让掠夺银行得到的钱很难花出去,也很难洗白。
试点行统筹考虑人民银行冠字号码数据集中要求与大额现金监测要求,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完成起点以上存取事务的信息与现金什物的冠字号码相关联、可追溯。
其实央行的现金管控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扎袋口。在线资金的监管密网已经铺满了,将现金也监管起来,就是扎紧了监管的口袋,至此,活动的资金全部都处于监控之下。
比如在银行体系,大额在线资金监管已经先走一步,就是央行2016年发布的《金融机构大额生意和可疑生意陈述管理办法》,其间规矩对对公转账200万以上、对私转账50万元以上、对私境外转账20万以上进行记载和报告。
感受不到就对了,央行这才是做产品的最高境地:C端无感、B端无感。
扯个故事:东北一个公司套路贷诈骗,被当地公安端掉了,公安一查,发现这个套路贷的“客户名单”是来自于两个“科技公司”,也就是做网络爬虫,盗取个人信息的公司。
所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公转私的洗钱风险
关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会遇到的首要是虚拟生意、虚设债券债款、虚报收入这几种,很多企业其实并没有进行洗钱,或许没有主观志愿参与洗钱,却由于“朋友”而让别人的钱从自己公司的账户上“走一圈”,或许出借资金在别人的账上“走一圈”。
关于企业来说,即使自己不知情,一旦卷入了洗钱案件中,资金被冻住,给企业正常运营带来的应战是巨大的。
在一些小企业主和一些大型企业的高管的脑海里,总是习气把公司当作个人物品,其实公司的资金和产业在没有缴税之前,都不是你的。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是,公转私最重要的不是低本钱,而是风险+本钱,目光只盯着本钱,最后只会支付更大的价值。
1.以个人名义告贷。
企业主以个人的名义从公司告贷,然后初步潇洒了。但是假设年末不还给公司,那么就会视同为股东分红,20%的税率等着你。(依据:《财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出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告知》(财税[2003]158号))
2.买发票套现公司资金
这种操作在曩昔“票贩子”盛行的时代比较常见,现在再买发票,半只脚现已踏进了监狱。而且,一旦遇上发票骗子,钱票两失。
3.两套账本
在往昔,一个公司两套账,个人账户收业务款,比较常见,这样在账面上看起来收入、本钱、发票都是合规的。
从企业的本钱与收入比例不合理,以及上文提到的银行对公司账户的监控,都能很简单发现猫腻。
银行和税务局的信息一向是同享的,现在的金税三期和顺便的各类系统,这些小把戏早现已没用了,如果有依然在这样做却没有被查的,那仍是那句话: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4.税收凹地低本钱变现
在税收凹地注册公司,也是一个常用的下降公转私本钱的办法。关于当地的政府来说,用低税率来招引企业是因为当地的税源缺少,所以这个形式是能够长期持续做的。在中心和当地的分税制没有改变之前,税源地将一向能够用。
但是也存在风险,就是交易必须要真实。现在的各类高科技监管方式越来越兴隆,从用电量、用水量、监控中人流数量、货物运输等等多种途径,都能够查验业务的真实性。
5.对外购买资产变现
公司购买一些比较简单变现的资产,比较常见的像购买红木家具,价格都比较高,也是真实的价格。
通过几年的折旧计提后,账本上的“家具”低价处理。但其实红木家具不只没有价值降低还升值了。
但是这个操作其实是偷逃税收,因为公司的资产变现时也需要缴税。
公转私未来怎么走
也许许多企业很恶感现在的公转私的各种条条框框,好消息是,未来不用再为各种发票头痛了,因为未来电子发票将会消失,你是否现已缴税,不用发票证明,税务部门直接根据资金流来征税。
这就是“以票控税”时代完毕,“资金流控税”时代到来。可见《数字人民币来了!并不影响支付宝,但是将给电子发票送终》的介绍。
在资金流控税的时代,再也不用忧虑发票,只需要躺平等着税务局的缴税通知。“被税务局管”的感觉将完全消失,你只能感到“被税务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