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户转账,11个月连续“零申报”被稽查

发布日期:2021-01-26 10:36:07.0浏览次数:374
涉案房产开发企业大门紧锁,人员失联,税务执法文书无法送达……在无法依常规开展税收核查的情况下,检查人员将探寻的目光转向了房管、土地、银行等部门,以及蕴藏着大量核查价值的第三方涉税信息……

蹊跷的“零申报”企业

2019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孝感市税务局风控管理人员在开展日常管查信息分析时发现,湖北S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房地产公司”)连续11个月“零申报”。S房地产公司虽是当地一家规模不大的房产开发企业,但风控人员曾听说,该公司开发的H家园商住楼项目似乎已完成建设工作,并正处于销售中,在此情况下,企业怎么会出现连续“零申报”的情况?是企业经营出了状况还是申报有问题?于是,风控管理人员对该企业经营信息和运营情况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了解。

税收风险分析人员发现,S房地产公司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企业法定代表人为徐某。该企业成立初期并无房产开发项目。2014年企业曾准备建设开发H苑小区,但因购地拆迁等问题,该项目未能正常进行,于2015年终止。

2016年初,企业开始开发H家园商住楼项目,已在税务机关备案,属于营改增前老项目,同年7月企业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H家园商住楼项目开始运作后,该企业申报缴纳了购买土地环节的契税、印花税共计44.55万元,随后在2017年申报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及其他税费共计96.21万元。2018年后该企业曾有一个月进行了纳税申报,缴纳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共计19.08万元,随后直至风控人员分析时均为“零申报”。

风控人员了解到,该公司建设开发的H家园商住楼项目已完工,仍处于销售状态,并且该企业对外发布的宣传信息称“只剩少量房源”,在此情况下,企业怎么会长期“零申报”?风控人员认为,企业申报纳税行为异常,具有较大逃税嫌疑,于是将企业疑点信息迅速传递至稽查部门。

孝感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接到信息后,决定立即成立检查组对S房地产公司H家园商住楼项目开发和企业经营情况立案调查。检查组结合房地产行业经营特点,先期制订了核查计划:

从金税三期系统涉税信息入手,提取该公司税务登记、申报纳税、发票使用等各项经营信息,详细进行案头分析,以寻找更多疑点线索。

按照计划,检查人员将对企业实施现场突击检查,调阅、核查企业账簿、凭证等经营资料,以核查企业所开发项目H家园商住楼的具体建设和销售情况,并重点核实项目房产的真实销售数量和真实销售金额。此外,他们还将依法核查企业资金流水信息,查询该公司银行存款账户,以及主要管理人员个人账户资金进出情况,着重检查企业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往来账户的资金流水数据。同时,通过依法询问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人员等方式,核实各项调查情况,取得言证,为确定企业真实应税收入提供依据。

然而,当检查人员持税务检查证和相关执法文书到S房地产公司经营地实地核查时,却发现该企业注册地址大门紧闭,空无一人。检查人员随即拨打税务登记信息中企业法定代表人徐某和财务人员电话,却始终无法接通。

另辟蹊径解悬疑

税务执法文书无法送达,检查人员也无法依常规程序开展调账核查,案件核查一开始即受阻,怎么办?

检查组分析情况后认为,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房产项目时,通常会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与城乡建设局等部门有联系,需取得上述相关部门颁发的证照才能正常完成项目开发运作。因此,检查组及时调整案件调查思路,决定另辟蹊径,从第三方涉税信息核查入手,核实该企业收入和申报信息真实度。

检查人员按照计划,分别对住建部门、房管部门、水电等能源供应部门实施外围核查。

——到企业开发的H家园商住项目所在地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核实H家园商住项目的《土地使用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具体情况。经核查,该房地产项目的规划建筑总面积为1.29万平方米。

——赴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取得了该房产建设项目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湖北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房屋测绘分层平面图》,以及《网签备案清册》等纸质文件和资料,确定了项目实际建设面积、网签备案金额及面积等相关涉税信息。

——检查人员赴物业公司、供电公司、天然气公司外调,取得了H家园商住楼项目136户业主《已领钥匙登记明细表》、2018年《已交物业费住户名单》、2018年分户《用电信息表》及已开通天然气的72户《用气明细表》等资料。

综合建设、房产等部门的外部调查结果,检查人员了解到涉案企业开发项目的实际建筑面积为1.9万平方米,共22层。其中:1层~5层为商业用房,共6135.26平方米;住宅用房为6层~22层(每层8套,共136套)。

为进一步夯实证据链条,检查人员对H家园商住楼项目部分业主进行调查。根据《网签备案清册》中商业用房的销售信息,与该项目底商购买者王某、刘某、某银行等几户业主取得联系。经调查,他们均在项目开盘后即与S房地产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并已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了购房款,这些受调业主还提供了购销合同及付款凭据复印件。

随后,检查人员依法查询了S房地产公司5个银行账户的交易流水清单。通过对比发现,该公司账户曾收到名目为销售款的资金3280.91万元,但这些款项到账后迅速被转至法定代表人徐某个人账户,以及名为代某、刘某某的账户,经查,代某、刘某某均为徐某亲戚。

检查人员随即对徐某等3人的个人账户进行追查,在对比前期核查取得的业主名录等信息后,检查人员发现,该项目业主共向这3个私人账户汇入购房款5766.05万元。

核查结果显示,该企业取得房产预售许可证后,截至检查人员核查时,已完成项目第1层、第2层和第4层商业用房,以及136套住宅用房的销售,共取得销售收入9046.96万元。

但S房地产公司在2017年正常申报后,在2018年销售期间只进行了一次申报,只申报销售收入1453.72万元,其余收入均未依法申报。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涉嫌隐匿收入逃避纳税。
残账难掩罪责

在外调核查该公司相关经营情况的过程中,检查组得知,该企业法定代表人徐某因涉嫌参与黑社会性质违法活动,已被公安机关羁押,S房地产公司账簿等相关凭证也已被公安机关扣押和封存。

检查人员迅速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到拘留所依法向当事人徐某送达《税务检查通知书》《检查事项告知书》等税务文书。随后,检查组立即按照法定程序,调取了公安机关扣押的该公司账簿实施检查,发现公安机关扣押的该公司相关凭证和账本中,涉及H家园商住楼项目的财务资料仅有2016年、2017年两个年度,并且只有部分账目资料,企业总账、分类明细账以及记账凭证均缺失,2018年以后年度,企业没有任何账务资料。

检查组整合第三方调查所取得的所有证据资料和信息,对涉案企业法定代表人徐某依法进行了询问。看着检查人员出示的翔实的房产面积、销售信息、业主情况,甚至项目用电、用气等证据资料,徐某惊讶不已,最终承认了H家园商住楼项目开发销售过程中,隐匿收入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并表示愿意配合税务机关的税收检查活动。

经核查,S房地产公司在开发销售H家园商住楼项目的过程中,共隐匿销售收入7593.24万元,逃避缴纳税款1250.37万元。针对企业的违法行为,税务机关依法作出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偷逃税款数额1倍罚款的处罚决定。案件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后,目前涉案企业及负责人徐某已被检察机关以逃税罪提起公诉,法院已受理并将择日宣判。

协同共治,将“死数据”变成“活证据”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孝感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局长荆光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房产企业隐匿收入逃避纳税案件。

案件核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在企业人去楼空、无账可查的情况下,根据房产开发企业运营特点,充分利用协税护税网络,通过大力开展外围调查,深挖第三方涉税信息,最终取得了涉案企业翔实的销售数据和隐匿收入的铁证,查清了企业逃避纳税的违法事实。案件为类似行业企业的检查提供了范例,也给税务机关加强房地产行业税收日常监管提供了新思路。

善用第三方涉税信息破解管查难题。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涉及可行性研究、获取开发资质、建筑施工、竣工验收和销售等诸多环节,具有涉及部门多、周期长,核算复杂等特点。针对其经营特点,掌握和利用好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第三方涉税信息,税收管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案中,检查组在土地、房管、建设等部门的协作下,获取了企业开发项目建设面积、施工情况、楼盘网签销售面积和价格等一系列有价值的企业涉税经营信息,为最终查清企业违法事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各地税务机关通过第三方信息交换机制已掌握了不少涉税信息,但对于这些信息资源的挖掘利用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应在进一步完善行业分析模型功能、加强比较分析、类比分析等基础上,大力应用第三方信息开展申报信息风险排查和企业账实核对、账证核对等工作,将“死数据”变成“活证据”,提高税收监管灵敏度。

关注执法细节,确保执法程序合法无误。本案中,检查人员得知企业负责人因涉黑被羁押后,赴拘留所向当事人徐某送达执法文书;调取被公安部门扣押的企业账簿检查时,严格依规定,由公安部门签字盖章;作出处理决定后,严格履行告知程序,再次赴拘留所向当事人送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并当面告知涉案人员的权利义务。通过严谨执法、依法行政,降低了执法风险,确保了检查工作顺利推进。
来源:税筹圈、中国税务报
下一条:这样做,竟然可以每年节省增值税60余万元!